咨询师,你好。
我是28岁的老年人了。
之前的人生可以说是被父辈影响很多,上了父母指定的大学,考了父母指定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果断在父母的帮助下从帝都回到家乡,找了一份可以让他们放心满意的工作。
我已经工作了两年多,其实一直在迷茫。不是我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前我很有主意的,但几乎每次都会被父辈否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遵守父母决定的思维模式。
现在面临结婚的压力,他们又希望我把目前还是朋友的女生直接带回家来,结了了事。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人生就像是被安排好的,已经没有时间机会实现心中所想了。
我十分羡慕那些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人,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想问的是,该如何正确认识我的处境,并且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郑皓元的回复:
你好。
听了你的故事,我能感受到你现在感到迷茫和无助。
被安排无所谓绝对的好和坏,一方面,它也给你带了痛苦;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它也给你带来了好处。 如果你要突破“被安排”,也许你需要设立与父母的家庭边界。
家庭边界,指的就是你和父母之间的心理界限。心理界限,可以粗浅的理解成精神上的栅栏——我多大程度上要拦住你。
我们之间的栅栏是比较疏松可以互相进入的?还是非常刚硬,以至于把我们隔得很远?我们对彼此的边界是对等的么?你尊重我想拦住你的意愿么,还是非要入侵?
所有让人们感到不舒服的家庭相处模式,本质上都是因为家庭边界混乱。
譬如,你作为成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自己的社交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父母的指责在某种程度上是越过了你们之间的边界,把你的事情,当作了他们的事情,所以在这件事情就会表现得不尊重你的隐私,以及过多评论。
父母也许习惯给你很多建议,也不认可你的判断和选择,让你感觉自己只有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判断,在这个过程里忽视了你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你知道吗?在一个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边界清晰的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联结——都对家有一种“归属感”;并且每个成员也都各自分离——都具有“独立性”。
这种“分离”,并非指的是一种对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关心或者断绝关系,而是互相尊重彼此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与边界。
也正是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哪些东西是“我”的,哪些是“父母”的,逐渐获得一种“自我感”,我们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有一个“自己”存在。
与此同时,只有与原生家庭的分离,才能让个体更好地与家庭之外的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与父母“分手”的过程,我们学会与他人建立一种清晰的、可以联结又相互独立的个人边界。
不过,这个分离的过程并不容易。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可能将个体分离的举动看做是一种对家庭的“背叛”,而进行指责和百般阻挠。另外,个体也可能因为害怕“失去”家人的支持或恐惧独自承担责任和后果而对分离显得犹豫胆怯。
给你几个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首先你要承认你属于你自己。看似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潜意识不同意。
2.尝试寻找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定义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再过着只是为了赢得他们的赞许的生活。譬如你喜欢插花,不管父母的看法,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坚持这项爱好。
3.在和父母之间,你可以尝试建立新的相处与互动模式。别总是要求父母先做出改变,你也可以尝试主动改变与他们相处的方式。
4.学会自我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哪些问题对于你来说是侵犯个人边界的,是不可接受的,譬如父母要求你跟谁交往,你需要在尊重父母的基础上,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绝不动摇。
也许让你这样做很困难,但如果你这样做了,实际上给你的父母做了示范,在家庭关系上更成熟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同时,你也要避免总是向父母寻求意见或建议。否则,你就也无法要求他们尊重你的独立性。
文章来源 : 壹点灵心理服务
本文为健康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码下载
平安健康app
扫码关注
平安好医生公众号
扫码关注
平安好医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