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医生,我家宝宝长得有点慢,我怕母乳营养不够,能不能给宝宝早点添加辅食呢?”、“医生,母乳不够宝宝吃了,配方奶孩子又不吃,我能给孩子多吃点辅食来代替吗?”等等,甚至有年长的祖辈这样说:“我们孩子小时候哪有奶粉吃啊,不都是吃粥、吃饭菜长大的吗,现在不也长得好好的!”
[摘要]辅食添加原则;不是辅食添加的越早越多,对孩子越好!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医生,我家宝宝长得有点慢,我怕母乳营养不够,能不能给宝宝早点添加辅食呢?”、“医生,母乳不够宝宝吃了,配方奶孩子又不吃,我能给孩子多吃点辅食来代替吗?”等等,甚至有年长的祖辈这样说:“我们孩子小时候哪有奶粉吃啊,不都是吃粥、吃饭菜长大的吗,现在不也长得好好的!”
其实能理解部分祖辈的想法,他们当时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子女的多少以及对孩子的健康保健意识都跟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现在城市里还是以独生子女居多,生活环境都有大大的改善,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关注度也逐步提升,都想给孩子最好、最科学的喂养,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的育儿保健工作其实从备孕就已经开始了。孩子出生前,妈妈的饮食是关键!出生后,母乳喂养是关键!同时大部分宝妈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了解,也知道了孩子一般在满4-6个月后才考虑逐步添加辅食。但是如果出现了上述提到的特殊状况,有些宝妈就开始乱了方寸!
考虑到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特点,添加辅食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 添加不当, 有可能会给孩子胃肠道增加负担或者造成损伤。
那么我们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1.满4-6个月后开始逐渐添加辅食:满4个月并且体重达到6.5公斤宝宝,可以开始少量的添加米糊。(原则上应该单独添加,尤其针对有缺铁或贫血的宝宝)宝宝4个月前消化酶活性比较低,消化淀粉类食物的能力有限,过早添加米糊或者米汤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及食物过敏;还有可能造成宝宝营养不足,尤其是蛋白质供给不足易出现虚胖。随着孩子月龄增大,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对相关营养素的需求,如果满六个月之后仍然没有添加辅食,可能会造成孩子某些营养成分的不足。所以,过早或过迟添加辅食都是不科学的!
2.从一种到多种:先试喂一种新食物,观察婴儿食后反应,在其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必须一种一种试。一种新食物一般须经7-10天才能适应。由于每个婴儿对食物的好恶和适应快慢不一样,必须按具体情况,持平和心情坚持尝试,不轻易放弃。每次试喂新食物后密切注意消化情况,如有呕吐、腹泻等,应暂停喂哺,过些时候再从很少量开始尝试。有些宝妈添加辅食会比较心急,今天给宝宝添这个,明天添那个,结果导致宝宝出现腹泻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还有些宝宝添加辅食时老是用舌头往外顶,甚至出现呕心,其实这是婴儿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也可能是婴儿现在还不能吞咽半固体食物,而母亲则以为是婴儿不愿意接受或不喜欢而停止喂食,若能坚持喂,有可能会被宝宝接受的。
3.从少量到适量:添加新食物,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家长不要操之过急!如添加蛋黄,应从1/4或更少量的蛋黄喂起,如果孩子吃蛋黄后无腹泻,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3-5天后可每次喂1/3-1/2个蛋黄,1-2周后增至一个;
4.从稀到稠:同样一种食物,先从较稀的形式开始喂起,逐渐加稠,如大米食品,从米汤到稀粥,到稠粥,再至软饭,根据婴儿的发育情况逐渐使之适应;
5.从细到粗:当宝宝咀嚼吞咽能力较好时,试喂固体食物。应以细软的半固体食物开始,随着婴儿乳牙萌出,咀嚼吞咽功能增强,食物逐渐增粗。如喂蔬菜等食物,可先从菜汤喂起,到细菜泥到粗菜泥,到煮烂的碎菜、菜丝、菜块,到较大孩子和成人吃的整颗菜。
6.尝试新的食物最好在婴儿健康不生病时:因患病时胃口较差,适应新的食物能力也弱。天气炎热时不宜给婴儿变换食物种类过多,以免不能适应,发生消化不良;
7.婴儿对食物的适应和爱好有很大个体差异,添加辅食时无论食物品种、味道、进食量多少、进食速度快慢和进餐的时间都应按照孩子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让婴幼儿能自己参与,自由选择以增进其对食物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宜被动喂食或强迫孩子。逐渐掌握其进食规律,养成专心快乐的进食行为习惯,今后将受益匪浅。
宝妈们,我们在掌握辅食添加原则的同时,要记得灵活对待宝宝的各种特殊情况哦!
文章来源 : 李春兰
本文为健康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精彩推荐
扫码下载
平安好医生app
扫码关注
平安好医生公众号
扫码关注
平安好医生微博